近期國內外量子科技進展
(2019年8月第1期)
一、產業生態
中日韓(CJK)首席技術官會議在日本東京召開,共推量子信息標準化
由國際電聯電信標準化局(ITU-T TSB)舉辦的中日韓(CJK)首席技術官會議2019年7月16日,在日本東京召開,包括國盾量子、國科量子等其他中日韓相關企業應邀參會。國科量子總裁戚巍介紹了中國量子通信產業和標準化進展,尤其是在ITU,ISO等已經展開的相關標準化工作,并對ITU展開量子信息技術相關標準化工作提出建議;國盾量子趙勇總裁進行了補充說明。
中國方面代表表示,愿意在日韓以及相關同事的支持下繼續牽頭推動成立焦點組。結合上海量子信息Workshop的成果和QKD標準化的進展,中方將邀請中日韓參會代表共同起草成立量子焦點組的工作提案,共同推進量子信息標準化事業。(來源:ITU官網)
中科院、上海市合作共建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6月14日在滬簽署合作共建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協議。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共同為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副市長吳清、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包信和出席。中科院、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將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戰略,結合上??苿撝行慕ㄔO部署,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按照“多方投入、共建共享、融合發展”的原則,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為基礎,聯合在滬相關量子科研力量,推進重大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系統集成創新,培育和發展量子信息新興產業,支撐量子信息領域發展。(來源:科技部)
原文鏈接:
http://www.most.gov.cn/dfkj/sh/tpxw/201907/t20190701_147422.htm
二、國際視界
原子級量子計算機重要里程碑,首個硅中雙原子量子比特門問世
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米歇爾·西蒙斯領導的團隊,創建出了首個硅中雙原子量子比特門,操作在0.8納秒內完成,比目前其他基于自旋的雙量子比特門快200倍,是迄今在硅中展示最快的,成為構建原子級量子計算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來源:科技日報)
原文鏈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7/23/content_426225.htm?div=-1
未來是量子的:歐盟國家正在規劃超安全的通信網絡
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數字大會上,7個歐盟成員國(比利時,德國,意大利,盧森堡,馬耳他,荷蘭和西班牙)的代表簽署了一份聲明,同意在12個月內共同探討,如何在未來十年開發和部署歐盟范圍內的量子通信基礎設施。這一基礎設施將使信息和數據能夠以超安全的方式傳輸和存儲,并將整個歐盟的通信資產連接起來。QCI將把量子技術和系統集成到傳統的通信基礎設施中,這其中包括兩個要素:利用現有光纖通信網絡連接國家級和跨境的戰略站點的地基組件,以及遠距離覆蓋歐盟和其他大陸的天基組件。(來源:歐盟委員會)
原文鏈接:
https://ec.europa.eu/digital-single-market/en/news/future-quantum-eu-countries-plan-ultra-secure-communication-network
三、科技前沿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高維度量子隱形傳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這是自1997年實現二維量子隱形傳態實驗以來,科學家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為復雜量子系統的完整態傳輸以及發展高效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以編輯推薦的形式于8月15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包括美國物理學會的Physics雜志、英國物理學會Physics World網站、《科學美國人》在內的國際權威學術和科普媒體對該工作進行了專題亮點報道。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818/c15884a390007/page.htm
20超導量子比特薛定諤貓態制備獲進展
近期,由浙江大學王浩華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范桁、鄭東寧課題組所組成的超導量子計算團隊,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單位密切合作,成功將全局量子糾纏的量子比特數目推進到20個,特別是實現了18個量子比特GHZ態制備,其保真度超過GHZ多體真糾纏的判據閾值,并首次展示了20量子比特5組分薛定諤貓態。這一成果將固態系統GHZ態糾纏量子比特數世界紀錄從10個推進到18個,薛定諤貓態比特數推進到20個,成果已于8月9日在國際學術刊物《科學》發表(Science 365, 574-577 (2019))。
(科技日報:187納秒,見證20量子比特糾纏態奇跡我國量子芯片刷新世界紀錄)
原文鏈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08/15/content_427917.htm?div=-1
中國科大在高性能單光子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霍永恒等和中山大學余思遠小組、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小組、德國維爾茲堡大學Hofling小組以及丹麥科技大學Gregersen等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橢圓微腔耦合實現確定性偏振單光子的理論方案,并在窄帶和寬帶兩種微腔上成功實驗實現了確定性偏振、高純度、高全同性和高效率的單光子源,為光學量子計算特別是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霸權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論文以長文形式于近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812/c15884a389864/page.htm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研制24個超導量子比特處理器演示量子模擬實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理論小組,在超導量子計算實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一個集成了24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處理器上,通過對超過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高精度相干調控,實現了 Bose-Hubbard 梯子模型多體量子系統的模擬。該研究成果于7月3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802/c15884a389696/page.htm
中國科大實現海森堡極限精度的一般信道參數測量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香港中文大學袁海東教授在一般非對易信道參數測量中,通過量子控制主動調控非對易的量子信道,國際首次以海森堡精度實現一般非對易信道參數的測量。該研究成果于7月2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802/c15884a389699/page.htm
中國科大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和德國維爾茲堡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相關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創雙色脈沖相干激發理論,為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等基礎量子光學問題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思路,解決了共振熒光長期存在的激光本底噪聲問題。進一步,研究組通過該方法在微腔耦合的半導體量子點體系上實驗實現了無激光背景的高效率和高品質的單光子源,為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里程碑目標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新工具。相關論文以長文的形式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物理》上。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馬里蘭大學Glenn Solomon教授受邀以“Two are better than one”為題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News & Views評述文章。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730/c15884a389565/page.htm
量子網絡研究取得重要進展: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全光量子中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全光量子中繼器的原理性驗證,為構建遠距離光纖量子網絡開辟了新途徑。該成果于近日在國際學術權威期刊《自然·光子學》上在線發表。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630/c15884a388410/page.htm
中國科大在遠程量子密鑰分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遠程量子密鑰分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陳巍、銀振強、王雙、韓正甫等首先在理論上提出了免相位后選擇的孿生場量子密鑰分發(QKD)協議,該協議顯著降低了孿生場類協議的實現難度。該工作的理論成果發表在應用物理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 11,034053 (2019),實驗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物理學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X 9, 021046 (2019)。
原文鏈接:
http://news.ustc.edu.cn/2019/0614/c15884a387069/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