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量子通信產業發展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其中在第五章“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第二節“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中,《綱要》指出,協同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構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信息基礎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設高速泛在信息網絡,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
《綱要》尤其提到,要加快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統籌布局和規劃建設量子保密通信干線網,實現與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無縫對接,開展量子通信應用試點。
原文鏈接: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01/content_5457442.htm
一、產業生態
1.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成功
12月30日晚上23時31分44秒,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這標志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建設完成,量子技術研發應用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墨子號”2016年發射時用的地面站重達十幾噸,有兩層樓高。經過上千次的實驗,研發人員成功將地面站小型化。本次與“墨子號”對接的地面站經過小型化、集成化、產品化改造,重量僅80多公斤,不但制造成本大幅壓縮,還可以裝載在車上隨時隨地使用。后續,該地面站將開展量子密鑰分發等相關技術研究,并對接濟南網、黨政專網等濟南城域網絡,進一步服務政務、金融、教育等領域需求,打造“量子+”應用示范新工程。
原文鏈接:https://mjnweb.chinamshare.com/yw/174002.shtml?share=tru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ITU“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召開首次會議
12月9日,國際電信聯盟(ITU)“面向網絡的量子信息技術焦點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在濟南召開。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16個國家的近100名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家代表出席本次大會。會議由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組織,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主辦。首屆焦點組由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強教授出任聯合主席。國盾量子技術專家馬家駿博士是該焦點組副主席之一。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9-12/09/content_841068.shtml
3.中國信通院發布《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19)》
為推動我國量子信息技術應用探索和產業化健康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2018年發布研究報告基礎上,組織編寫了《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19年),并在12月26日的2020年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主論壇上正式發布。
報告認為,量子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產業升級的關注焦點之一,在未來國家科技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國防和經濟建設等領域,將產生基礎共性乃至顛覆性重大影響。我國量子信息技術研究和應用探索具備良好的實踐基礎,加大支持力度,突破瓶頸障礙, 聚力加快發展,有望實現與國際先進水平并跑領跑。
下載鏈接: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1912/P020191226517744813705.pdf
二、國際視界
1.英特爾公布量子計算低溫控制芯片
英特爾實驗室發布了代號為“Horse Ridge”的低溫控制芯片,只有手掌大小,可以在 4 開爾文(零下 269 攝氏度)的溫度下工作,適用于全棧量子計算系統的開發。
2.全球多個國家布局量子信息
俄羅斯副總理馬克西姆?阿基莫夫12月6日于索契舉行的技術論壇上提出國家量子行動計劃,擬5年內投資約7.9億美元,打造一臺實用的量子計算機,并希望在實用量子技術領域趕上其他國家。
以色列一個政府小組正在研究擬投入3.5億美元用于一項為期6年的量子研發和產業發展計劃,以使其加入全球量子計算競賽。
日本東京大學12月19日宣布和IBM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目的是推動量子計算的技術創新及實際應用。
原文鏈接:
http://www.xinhuanet.com//2019-12/20/c_1125367388.htm
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1912/t20191220_150674.htm
http://www.xinhuanet.com//2019-12/20/c_1125371371.htm
三、科技前沿
1.中國科大在光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態空間維數提高百億倍,玻色取樣逼近里程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以及德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干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了復雜度相當于48個量子比特的希爾伯特態空間,其維數高達三百七十萬億。這個工作同時在光子數、模式數、計算復雜度和態空間這四個關鍵指標上都大幅超越之前的國際記錄,其中,態空間維數比國際同行之前的光量子計算實驗高百億倍。論文以“編輯推薦”形式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美國物理學會Physics網站以“玻色取樣量子計算逼近里程碑”為題對該工作做了精選報道。
專家點評:演示量子計算優越性目前有兩種途徑:利用超導量子比特實現隨機線路取樣和利用光子實現玻色取樣。在第二種路線上,中科大團隊一直保持國際領先,近期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干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狀態空間維數高達三百七十萬億,其復雜度相當于48個量子比特,逼近谷歌最近報道的53個超導量子比特。
原文鏈接:http://news.ustc.edu.cn/2019/1223/c15884a409431/page.htm
2.北京大學王劍威、龔旗煌課題組在硅基光量子芯片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極端光學創新研究團隊”王劍威研究員和龔旗煌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與英國、丹麥、奧地利和澳大利亞的學者合作,實現了硅基集成光量子芯片上的多體量子糾纏和芯片-芯片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功能,為芯片上光量子信息處理和計算模擬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在國際物理期刊《Nature Physics》上。
原文鏈接:http://pkunews.pku.edu.cn/jxky/a1d5bd1b01964c12b617ad3805971bbb.htm
3.中外科研人員測出量子隧穿時間上限
量子隧穿效應是指在微觀世界中電子等微觀粒子能夠穿越高于自身能量位壘勢的“奇異”行為。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柳曉軍團隊公布其與俄羅斯、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的合作成果,首次將基于“阿秒鐘”的隧穿時間測量拓展到分子體系,得出該時間上限為10阿秒(1阿秒=10-18秒)。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kjrb/kjrbbm/2019-12/16/content_843378.shtml
4.我科學家首測鈣鈦礦材料中電荷輸運量子干涉效應
近日,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李躍龍副教授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團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科林?蘭伯特院士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鈣鈦礦材料在納米尺度電荷輸運中的獨特量子干涉效應,為制備基于量子效應的鈣鈦礦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原文鏈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9-12/20/content_8453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