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上海)聯合阿里云發布量子計算云平臺。據介紹,該平臺包括量子計算的系統架構及量子算法開發計算環境等,目標是培養行業生態,推動量子計算產業化和項目落地。2015年7月,中科院聯合阿里巴巴成立量子計算實驗室,共同研制量子計算機。
今年5月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在基于光子和超導體系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在光學體系,研究團隊在去年首次實現十光子糾纏操縱的基礎上,利用高品質量子點單光子源構建了用于玻色取樣的多光子可編程量子計算原型機,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ENIAC 、TRADIC)的量子計算能力。在超導體系,研究團隊打破了之前由谷歌、NASA和UCSB公開報道的九個超導量子比特的操縱,首次實現了十個超導量子比特的糾纏,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快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
據介紹,此次發布的量子計算云平臺是為用戶提供量子計算的起點,希望推動量子計算產業化,實現三方面的愿景:一是提升現有計算,包括提升機器學習、組合優化等性能,帶動基于這些核心計算的業務;二是賦能新興產業,營造量子信息技術的生態系統;三是擴充安全,加強已有的量子加密通信技術,使用量子衛星,推出基于量子密碼的安全計算。
目前,平臺提供25量子比特的經典計算仿真環境,2017年底基于1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將上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在會上作了題為“新量子革命與計算”的主旨演講,他預測,希望能通過5-10年的努力,實現數百個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屆時對特殊問題的處理能力,將是現在計算能力總和的100萬倍。在求解材料設計、化學研究、物理研究等方面特別需要、特別有用的問題上,真正超越“超級計算機”,最終還將拓展到量子人工智能領域。
實際上,除量子計算外,阿里巴巴也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另一分支——量子通信提前布局。2015年9月,阿里巴巴與國盾量子合作完成杭州城域三點量子環網組網建設,并完成量子傳送門測試驗證;同年10月,雙方聯合發布云量子加密通信產品,全球范圍內首次將量子通信技術與云服務結合應用;今年3月,雙方進一步合作實現首個云上量子加密通信服務,網商銀行的業務數據率先進行了云上量子加密通信的遠距離傳輸“實戰”,阿里云也因此成為全球第一家可以提供量子加密信息傳送服務的云計算公司。阿里巴巴首席通信科學家謝崇進博士在此次云棲大會重構基礎設施專場介紹了阿里巴巴量子通信技術發展情況,包括了與國盾量子合作實現的多個量子通信行業創新應用。
另外,在此次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未來3年內,阿里巴巴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斑_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